这个夏天,马家湾湿地一对凤头䴙䴘夫妇的命运牵动着居民的心。短短三个月,它们的巢5次被大风摧毁,13枚蛋遭受灭顶之灾。最近,街坊邻居自己制作了人工浮巢,才让这对倒霉的鸟儿有了新家,21日,它们诞下了两枚蛋。
马家湾湿地草木葱郁、水面开阔,是水鸟筑巢栖息的好地方,李聪常年在那里观鸟。“今年,马家湾陆续来了4对凤头䴙䴘,在湿地的不同位置营巢。”他告诉记者,这虽不是什么罕见的鸟,但一口气儿来4对还是第一次,“去年只来了一对凤头䴙䴘,而且并没有繁殖。”
凤头䴙䴘在有条不紊地筑巢、孵蛋,陆续有幼鸟破壳而出,探出毛茸茸的小脑袋。可唯独其中的一对鸟命运多舛,它们把巢筑在了音乐喷泉旁,5月17日,在狂风的裹挟下,巢直接撞向喷泉的铁架,鸟蛋也在慌乱中没了踪影。
5月20日,这对凤头䴙䴘从失巢的怅然里缓过神来,很快又衔来水草筑新巢。可厄运还没结束,6月2日,鸟巢再次被狂风掀翻。谁也没想到,同样的事情竟发生了5次,共有13个蛋丢失或破损。
李聪全程目睹了鸟巢第五次被毁。那是7月12日,大风像无形的手一样,把鸟巢推到人来人往的岸边,凤头䴙䴘受到人的惊吓避到巢外。这时,一只黑水鸡忽然从芦苇丛里钻出来,对着巢里的两枚蛋,一下一下啄破,将里面的蛋黄囫囵吞了下去。
周边小区的居民始终关注着厄运缠身的䴙䴘,小家伙不服输的劲儿,也让大家感动。李聪在环保圈做影像工作十余年,还是第一次碰到这么倒霉的鸟。“绝大多数情况下,我们不应该过多干预动物的自然行为。但这回情况极特殊,巢被推到了水边,人类活动太频繁,这对凤头䴙䴘很难完成孵育。”李聪说,在副中心爱鸟会会长羿健的建议下,决定为鸟做一个人工浮巢。
他的建议得到了五六名邻居的响应。大家就地取材,找来废弃的木板、树枝、麻绳,美术老师黄献丰拿来了做手工的芦苇秆。当天中午,居民凑在一块儿边研究边制作。鸟巢上面要铺些水草,下方要用绳子拴一块石头,坠在湖底,再也不怕狂风天气了。
在朝阳区水务局马家湾段船工师傅的协助下,居民们把人工浮巢放在了原先营巢的位置。一天、两天,都没有动静,15日,失巢的凤头䴙䴘夫妇终于来了,它们又恢复了精气神儿,一点点衔来树枝和草,把新家垫得软和舒适。7月21日早上,它们终于在新家中诞下了两枚蛋。
更多热点速报、权威资讯、深度分析尽在北京日报App
记者:朱松梅
汇盈配资-股票配资开户会员-股票配资开户流程-股票配资知识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